在外资扎堆的苏州,人们常常忽视民营经济的力量。
但过去的2007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52.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05.09亿元。
迅速膨胀的民营资本正在寻找有效的投资管道,与这些官方统计数据同步增长的,是苏州民营股权投资机构(VC和PE)的增加。
短短一年时间内,整个苏州范围内,一共出现了30多家VC、PE,其中一半左右是民营投资机构。在他们的背后,是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本地民营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为基金的出资人)。
这些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虽然并不完全了解有限合伙的含义,但他们开始逐渐地学习如何将手中的钱交给信任的投资管理者,同时在中国传统民营企业的文化基因下,身为LP的他们亦亲力亲为,参与基金的投资决策,甚至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了多种形态的中国式LP生态群。
盛商模式:LP=GP=管理者?
盛泽只不过是苏州吴江市内的一个乡镇,但镇上2000余家民营企业共同打造出第一布市——中国东方丝绸市场。
以纺织为主业的盛泽企业家在多年发展后,已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在持续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很多当地民企开始面临新一轮资源、环境以及产业提升的问题。
2007年11月,在盛泽商会会长、江苏盛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盛友泉的倡议下,当地30家民营企业以有限合伙方式组成了一只PE,首期募集资金5.88亿元。
这是江苏省第一个有限合伙制的PE,它有一个略显奇怪的名字——“苏州盛商联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盛商联投)。
在短短4个月内,盛商联投出手迅猛:以3800万元认购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0万股;出资6800万元认购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定向扩股2000万股;出资3600万元认购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定向募股900万股。
通过盛商联投这个资本运作平台,向来以纺织为主业的盛泽企业家开始找到一种全新的感觉。身为LP之一的沈金根是盛泽金涛染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在盛商联投出手长沙天鹅工业泵以后,他赶到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担任了该公司的副董事长,给投资项目带来了“附加值”。
沈金根们一开始对工业泵这个项目不太感兴趣,认为公司太小,经过实地考察后坚定了投资信心: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特种机械行业,位居我国电力循环泵行业前三强,属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且公司有一支知识化的年轻管理团队。盛商联投出资3600万元占股24.5%,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盛商去年已经参与天鹅工业泵和陕西锌业的分红,这两个项目上市后的收益将更高。“我们准备8月份之前将这5亿多元投出去,再启动第二期基金募集。”沈金根说,通过亲身参与项目的管理,使LP的视野更加开阔。
除了有限合伙这样的组织创新,盛商还进行了PE资产托管的创新。
今年2月,盛商联投与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签订了PE资产托管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行将为盛商联投开设基金资产账户,提供资产保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等多项托管服务,并对其基金的投资活动实施投资监督。
“签订协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托管制度的建立使参与募集资金的合伙人放心。”盛商发起人盛友泉说。
而与农行初期的合作只是托管,但双方接下来的合作领域会逐步扩展。比如在PE对企业进行首轮投资之后,银行也可以考虑‘跟投’或‘联投’,即对企业进行信贷融资。
盛商与农行的合作体现了民营PE的创新,他们已经在浦东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29楼租下了办公用房。今后,“盛商联投”谋划决策在苏州盛泽,而资本运作则是在上海。
2008年他们计划再募集资金10亿元,3至5年内募集资金50亿元,重点投向中西部。
元风模式:多元化LP
虽然民营创投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苏州冒出来,但在业界享有盛名的苏州创投集团,仍然是当地创投业毫无争议的老大。
苏州创投集团以旗下的景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GP,发起成立一只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创投基金——元风基金,虽然总规模只有2.5亿元,但元风基金的GP和LP实力均不容小觑。
据苏州创投集团方面介绍,元风基金共有8个股东,其中景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占股1%,苏州创投集团通过旗下公司出资6250万元,占股25%。
而其他6个股东,均是以LP身份出资的民营企业,出资额从2000万元到5000万元不等。这6家民企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海宜)、苏州森联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锦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华成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74%。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投资有限公司除了以5000万元参股元风基金外,还同样用5000万元入股苏州当地的另一家VC——国发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民营LP开始有针对性地进入各类创投机构。
元风基金的投资人之中,新海宜与江苏瑞华也对各类VC情有独钟,他们均持有上海联创永宣创业投资企业5%的股权。
上市公司新海宜在3月28日的公告中称“公司决定通过投资创业投资公司,分享中国高成长中小企业的盈利成果,积极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元风基金在2007年成功投资5家拟上市企业。其中苏州市4家,注册在园区的有禾盛新材料、天华超净、江南嘉捷电梯3家企业。其中禾盛新材料与江南嘉捷已经向证监会上报上市材料。
据介绍,元风基金的运作目标是通过股权投资,加快园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步伐,并通过被投资企业的上市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化退出。
民营LP集群发力
2007年,苏州本土的创投公司风起云涌,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十多家民营创投公司成立,包括苏州深蓝创投、苏州安固创投、苏州英为创投、苏州亿文创投、苏州恒融创投等等都是2007年9月份之后成立。
这些创投公司背后的LP(有限合伙人,这里指出资方),都是民营资金。
如2006年5月份成立苏州银基创投,其出资人为苏州诚泰集团。据介绍,银基创投注册资金3000万元(目前增资到1亿元),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为3亿元。
银基创投总经理魏善祥透露,目前公司投资了5个项目,总共投资5000万人民币。5个项目中,一个是做芯片的,2007年10月投资了150万美元,占10%左右的股份,现在已经开始做第二轮融资。
第二个是做精密光学的,叫苏大明世光学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顶尖的高端眼视光产品研发和制造企业,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其他几个项目是涉及药企、游艇和教育业产业。
和银基一样,安固创投也是民营企业成立的创投公司。2007年下半年,身为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的陈普进(拥有苏州安固电器有限公司)与朋友一起成立了安固创投,目前已经介入了高新区华芯微电子的两个项目和园区的一个项目。
另外的苏州亿文创投和苏州恒融创投也均为民营企业出资。亿文创投首期资金1.02亿元,已经投资3个项目,恒融创投的资金为1亿元。
此外诚富成长创投的LP却是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永鼎股份和新民科技,也都是民营背景。
“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创投行业,主要是受到财富效应的刺激”,苏州市政府的一位官员认为,2007年股票市场演绎一波大牛行情后,国内VC、PE代表的深创投集团、中比基金等投资的项目相继获得上市,投资回报都超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同时,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资金必须寻找一个投资方向。而股票市场风险太大,房产行业正遇调控,股权投资(PE)就自然成为这些民营资金的不错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