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中关村在提速
2012-12-10 资料来源:国际融资 李路阳、石洋 2012-11-8
今年8月份,一项重大政策——《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关村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接下来,中关村可谓任重道远,如何具体落实《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约中关村科技金融发展的瓶颈在哪里?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定位、新特点是什么?下一阶段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为了了解中关村如火如荼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国际融资》杂志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
  记者:您认为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义何在?对这次《意见》的出台有什么感想?
  郭洪: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尤其当前我们正在转方式、调结构,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创业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需要把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有机的结合,客观上需要金融的扶持。从全球范围来看,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技术创新,而成于金融创新。所以,中关村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进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了。从硅谷地区的经验来看,无非就是要有非常方便创业的环境,有非常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以及各种金融信贷投资人,就是说融资非常方便。特别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激励、资本市场这四条非常重要,而这四条与金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关村在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方面也必须走在前面。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实施路径体现在科技与产业要素的结合、与人才的结合、与金融的结合以及与市场的结合。
  记者:现在的《意见》看去较宏观,什么时候能够出台《意见》的细则?
  郭洪:《意见》的出台,严格讲,政策突破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整合和提炼。这里面有若干项重大的工作,目前我们的科技金融工作组正在梳理需要落实的一项项工作,由于工作很多,预计细则在明年上半年会出台,这对全国其他地区都将产生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机制,探索出一个科技金融的生态系统,使金融、企业、产业各方能够更好地融合。
  记者: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关村首当其冲推进的事情将是什么?
  郭洪:实际上,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有四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聚集更多的优秀金融资源和投资资源到中关村来为广大的创业企业发展服务。第二件事情是通过金融创新和政策创新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资金需求。第三件事情是市场建设,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关村的发展需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上市等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服务。因此,像创业引导资金、新三板市场等试点工作都是放在中关村来进行的。比如,中关村的新三板市场取得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并要求加快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第四件事就是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比如说,过去一个银行信贷员只能同时服务于几个客户,现在通过互联网可能会同时服务于20多个客户。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新三板市场试点,即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简称:代办系统)试点,它对全国场外交易市场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目前代办系统的成果有哪些?
  郭洪:中关村具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和金融基础,具有进行科技金融创新的巨大优势。自2006年在中关村率先开展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以来,代办系统已逐步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顺畅流转的平台、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聚集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中关村代办转让试点工作为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27日,王岐山副总理到中关村调研和视察时,对代办系统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代办系统试点为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5月份,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筹备组在北京成立。8月3日,证监会宣布试点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扩大;即所谓的“1+3”,这里的“1”是指中关村,“3”是指我刚才提到的这三个科技园区。
  记者:中关村已有多少家企业参与了代办系统的试点?
  郭洪:截至目前,中关村共有213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已挂牌和通过备案的企业有142家。共有45家完成或启动了53次增资,融资额达22亿元,平均市盈率22倍。挂牌企业中的八家已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
  记者:中关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不断引领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关村创业投资领域发展情况?
  郭洪:从现在看,中关村已连续五年保持了创业投资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境内外创投机构高度关注中关村,“十一五”以来,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2011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544个,在全国占比29.3%,披露的投资金额355亿元,全国占比36.4%。近几年,中关村新增的上市公司中,75%以上都获得过创业投资的支持。中关村天使投资进一步组织化,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和连续的创业者。新的创业服务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车库咖啡”、“创新工场”、“联想之星”、“创客空间”等多种创业服务模式。活跃在中关村的创投机构有100多家,IDG、联想投资、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华登国际、联创策源、金沙江、青云创投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机构已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与IDG等机构合作设立了19支子基金,合作规模77.25亿元。
  记者:下一步中关村在创业投资领域的工作侧重点在哪里?
  郭洪:下一步,中关村将扩大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规模,实施对创业投资机构的风险补贴政策;支持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大型企业及其他投资机构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在中关村的设立和发展。建立从注册登记、办公场所、人才激励到项目对接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引导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向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投资。
  记者:这次出台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首善之区”,能否介绍一下中关村建设“信用首善之区”的做法和成就?中关村信用建设对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哪些作用?
  郭洪:多年来,中关村按照“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企业信用自律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缓解企业融资难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整合企业信用、中介服务和金融服务三大资源,搭建信用与政策宣传、信用与金融服务对接、信用信息共享三大平台,全面提升中关村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建设“中关村信用首善之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关村信用体系实现了六个方面的创新,被国家发改委誉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性“标间”。2011年,科技部会同“一行三会”制定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全国试点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时,“要推广中关村示范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依托试点地区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建了一套信用工作组织体系。中关村在2003年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信用自律组织——北京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推进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企业信用融资和信用交易。二是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用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和高效的信用制度体系。涉及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制度安排、信用产品、信用中介服务、信用信息归集、加工整理和有效使用、信用建设激励政策、公共财政资金支持等,在制度安排的层面上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三是开发了一系列信用服务产品。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和推广了信用评级报告、征信报告、信用调查报告、信用管理咨询报告等四大类八种信用产品服务,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信用服务需求。信用报告为企业获得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支持、银行信贷支持以及信用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四是培育了一批信用直接服务机构。目前中关村已经聚集了包括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信用等在内的11家信用服务机构,为中关村企业开展征信、信用评级、信用管理等方面的信用服务;此外,还有300多家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各类中介服务。五是建立了一套信用信息系统。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搭建企业与金融、信用、担保等机构之间进行各类信息交流沟通和数据共享的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六是形成了一系列信用激励机制。在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政策中叠加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申请财政资金的条件之一,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并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在融资服务中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将信用作为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积极实施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突出了信用产品在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中关村企业融资难题已经得到缓解。17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北京银行(7.03,0.00,0.00%)和建设银行(4.21,0.01,0.24%)设立了中关村分行。各项创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以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为平台,已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25亿元,其中2012年新增担保104亿元。累计组织145家/次中小企业发行直接融资产品,融资额共计27.7亿元。各银行累计为321家企业提供664笔信用贷款,实际发放133亿元,无一违信行为;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累计为60多家/次企业提供近200亿元的信用保险和10亿元的贸易融资贷款;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0亿元;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3亿元;杭州银行推出针对中关村代办挂牌企业的股权质押贷款,累计为33家/次企业发放贷款5.6亿元。
  记者:您认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目前亟需解决的瓶颈是什么?
  郭洪:我认为实际上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另外就是怎么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创业企业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金融创新的服务。科技型创业企业面临的金融服务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接不好,这里面既有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例如:有些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是有效需求,还有些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管理不善、技术产品不够先进、市场潜力也不好,像这样的企业本身就不应该让他们获得金融资源。另外,从银行和投资机构这方面来看,因为资本是逐利的,需要选择最好的项目,要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以他们往往关注大型项目。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真正具有全球竞争能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往往都是在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中产生的。所以说,如何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环境的建设引导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的眼光更多地聚焦在创业企业的身上,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但这除了靠政策引导之外,更关键的是要在金融部门和投资部门培养出一种内生的动力机制,这种机制的培育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商业模式也需要创新,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要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起来,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做的第四件事情所提到的,过去的传统银行为什么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客观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对一个小企业需要花费和大企业同样的精力去做尽职调查,但是风险和收益却不对称,所以银行倾向于服务大客户。不仅仅大银行这么做,小银行也一样倾向于此,主要是对接机制有问题。比如,现在说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与互联网的合作来开展网上银行,从而把不良贷款率降低而不是提高,因为如果不良贷款率提高了还是会影响企业融资的。通过这种创新,不良贷款率可以下降到1.3%。这样一来,银行的一个信贷员即使同时服务于20多个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24小时全程监控贷款的发展和动向。
  记者:中关村目前正在进行一些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情况,好吗?
  郭洪:目前,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支持科技保险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在积极推动科技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试点,启动了中关村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保险试点。二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信威通信、百慕新材等四家中关村企业通过深交所和上交所备案,实现全国首批发行。三是推进融资租赁发展。会同北京市商务委等九个部门印发了《中关村示范区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是推动科技保险试点。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完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支持企业购买科技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员工忠诚险等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做好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保险试点。研究发展科技再保险。研究推动保险资金参与中关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完善创新信用保险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在中关村开展个人税延性养老保险试点。
  第二是推进融资租赁发展。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融资租赁机构面向中关村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科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为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服务的设备、器材等。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申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直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动。
  第三是不断推出新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一是争取权益类科技孵化器信托投资基金(REITs)在中关村先行试点,实现科技物业建设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结合。二是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从知识产权评估、金融服务、交易处置等一体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三是继续推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外汇管理政策试点;四是落实人才特区政策,推动在中关村开展关联并购返程投资的审批试点,配合商务部出台在中关村试点的操作办法。五是深化科技保险试点。推动在中关村开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争取保险资金用于中关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六是配合证监会推进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相关工作。
  记者:在《意见》出台后,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定位、新特点是什么?今后一个阶段,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重点又有哪些?
  郭洪: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定位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强化金融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立足于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重点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创新创业和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建立覆盖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有这样四个特点:一是“需求带动、风险控制”;二是“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三是“连续支持、综合服务”;四是“创新融资、先行先试”。
  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加快推进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的丰富经验,有利于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精神,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大力实施“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和投融资环境,聚集金融服务资源、完善技术和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开展先行先试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完善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机结合的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群体的综合融资支持,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今后的重点工作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是推动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以中关村西区等区域为重点,建设科技金融功能区,引导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增强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科技金融服务功能。支持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协会等在科技企业聚集的区域建设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项目对接、融资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
  第二是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服务等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构建网络金融新模式。实现批量企业的平台共享,同时开展网上企业信用审核和评价,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其批量输送优质企业,同时承担对银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为银行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网络服务,降低银行管理成本,大幅扩大银行支持企业的覆盖面。
  第三是继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在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动中关村代办试点工作,继续加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力度,支持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开展工作。继续促进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扩大引导资金的规模,强化创业投资聚集效应。深化科技信贷创新试点,强化对小微企业和首次融资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推进融资租赁发展,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
  第四是启动和深化新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从知识产权评估、金融服务、交易处置等一体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继续推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外汇管理政策试点。落实人才特区政策,推动在中关村开展关联并购返程投资的审批试点,配合商务部出台在中关村试点的操作办法。深化科技保险试点,推动在中关村开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争取保险资金用于中关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