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扩大直接债务融资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12-06-04 来源:求是 时文朝 2012-5-16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直接债务融资,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才能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直接债务融资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直接债务融资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直接债务融资依靠价格机制,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社会资金,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十一五”时期,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的发行量达5.05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合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脱节现象。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发挥直接债务融资的作用无疑是关键环节。相对于银行借款,直接债务融资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有效降低社会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
  二是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直接债务融资,既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增量资金的来源渠道,又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行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具有无形资产占比高、初始投资大、现金流不稳定、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特征。特别是在初创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很难从具有低风险偏好的银行获得足够贷款,而直接债务融资则可以通过信用增进等制度安排以及高收益债、并购票据等产品创新,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有利于满足企业多元融资需求。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为实体经济服务,首要的就是让资金流向需要融资的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特别是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对于满足企业多元融资需求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融资成本低,很多优质企业发债利息率明显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二是用款方式灵活,企业注册债务融资工具后,可以在两年内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情况灵活把握发债时机与规模;三是融资工具多样,发行人既可以通过资产支持等增信手段提高信用等级、降低发债成本,也可以利用可转换债等工具实现股权、债权的组合融资;四是提升资金效率,大量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等专业服务,有助于发债企业加强公司治理,不断提升资金的整体效率。
  四是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结构单一、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这不仅使实体经济过多依赖银行融资,也使金融风险向银行集中。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发展,可以有效化解银行系统风险积聚,特别是大型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还可以弱化银行“贷款垒大户”的现象,腾出更多信贷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银行机构参与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有利于拓展中间业务,推动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二、交易商协会助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 
  长时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缺乏弹性,存在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的问题。2004年末,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2431亿元,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8%,排在世界第27位,亚洲第6位,远落后于经济规模比我们小得多的韩国、马来西亚。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了超常规发展金融市场的思路。2007年9月,按照政府管理市场方式转变的要求,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北京发起设立。
  协会成立后,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实施以发行人信息披露为核心、投资者风险自担为基础、中介机构尽职履责为保障的注册制管理,把企业能不能发债、能发多少债、以什么价格发债,都交给市场去决定。以注册制为基石,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债券市场的通道,促进了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国信用债市场规模已达5.1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0.6%,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二。其中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存量突破3万亿元,占我国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成为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
  在推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协会始终坚持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火车头,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具体实践中,协会逐步构建了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基础,以其含权化、外币化品种为补充的多层次直接融资产品线,推出了定向发行方式,丰富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手段,确保了我国场外金融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在防范风险方面,协会建立了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信息披露、后续管理、市场机构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自律管理机制,发起设立了按投资人付费模式运作的中债资信评估公司,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目前,协会已经涵盖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协同监管部门及时掌握跨市场风险积聚与转移情况,提前发现和识别重大金融风险,探索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协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股票市场受外部危机影响处于低迷时,大型权重股上市公司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筹资,进而对股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回购,有效抑制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在四川等地区遭受地震灾害时,协会开辟了直接债务融资的绿色通道,帮助受灾企业恢复重建。在宏观经济减速趋势明显时,协会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为国家重点行业振兴规划累计募集资金2.44万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行业分别筹资1.55万亿元、1.59万亿元,优先办理藏区和新疆地区企业的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工作,募集资金合计2288亿元。
  2011年以来,协会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出了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计划,为33家中小企业提供债务融资17.93亿元。二是支持保障房融资,通过发行149亿元定向工具,对应支持了3.35万余套保障房建设。三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累计募集资金1144.5亿元。
  三、发挥直接债务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更大作用 
  近年来,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但从直接融资所占比例来看,与市场需求仍有不小差距。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债券存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2%,远低于美国的151.5%和日本的251.6%,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00%,这一比重很难满足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稳步推进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推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着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断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市场引导,继续发挥直接债务融资在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淘汰“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等落后产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市场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现代服务行业等扩内需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同时,要不断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支持更多的企业通过直接债务融资服务农业农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民生领域,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倾斜力度。此外,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使市场债务融资能够合理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中最缺钱的领域。
  着力于促进市场内生性创新,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创新机制转变,紧紧围绕构建完整覆盖基础产品、衍生产品、结构化产品的直接债务融资产品体系,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一是推进债务融资工具产品创新,依托定向发行方式,适时推动私募可转债试点。二是稳步发展资产证券化,探索非金融企业在现有法律监管框架内实现资产支持证券的可能路径。三是深入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直接债务融资,扩大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的试点范围。四是扩大超短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主体的范围和规模。五是推动信用联结票据创新,加快风险缓释机制建设。
  着力于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确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一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企业发债的数据信息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督察纠正体系和危机处理体系,构建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处分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市场化约束,健全承销、评级、律师、审计等中介机构责任机制,提高尽职履责和专业化水平。三是进一步规范评级机构发展,提高信用评级质量,加强后续跟踪评估,建立及时、统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四是完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相关法律、会计、税收制度的修订和制定,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五是探索建立市场信息汇集加工发布体系,第三方估值等服务机制,构建场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
  着力于推进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市场包容性增长。要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扩大直接债务融资规模,提高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债比重。推动发行管理向注册制转变,不断增强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弹性和包容能力,使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类型和不同特点的创新型企业都能得到金融支持。同时,要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提高非存款货币类机构投资人持有债券比重,有条件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人,为社保基金、年金等入市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投资人结构。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