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中小企业融资之考:互联网金融独辟蹊径
2014-09-10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网 2014-8-7
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7月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四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上周五,证监会通报称已于近日研究部署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意见的十项具体措施。央行则于今年4月份和6月份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紧迫性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以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的兴起,也让业界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路径。这些平台,以其资金供求双方高效对接,信息透明,运作成本低、风控能力强等优势,有望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有效路径。
  中小企业融资传统银行和民间金融之殇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小额贷款由于规模小、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有效抵押等诸多因素,一直被排除在传统融资渠道之外。即便有银行开展小贷专营业务,也由于审查机制繁琐、融资利率居高不下等原因而未能大规模开展。除了门槛高,借款难,有很多企业主向记者抱怨,通过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经递交材料、多次审贷,往往要经2-3个月甚至4-5个月才能收到批复,时效性实在不敢恭维。一位国有银行的业务人员直言,银行的流水线、标准化作业适用于大型、中型企业,而个性化的微型企业并不是银行的优势所在。
  小企业融资贵,也是不容小视的问题。此前有媒体从小微企业主的角度算了一笔账:在传统银行渠道的融资费用上,除了常见的财务顾问费、承诺贷款收费外,“快放费”、“资金调剂费”等额外的费用支出,一般会达到贷款总金额的1到3个百分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企业的融资环境与融资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把贷款当成唯一途径,但银行贷款有时面临重复融资成本高、融资过程没有定期等问题,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许多小微企业为缓解融资困境,不得不求助于一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民间借贷机构,放款虽快,但年息20%、30%属于正常,有的甚至高达40%-50%,超高的融资成本让小企业主跑路等事件不绝于耳。有些小企业主直接表示,自己急用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银行借,而是找身边的借贷机构。但随着2008年以来跑路事件的不断出现,信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民间金融难以解决的顽疾。比如,浙江地区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靠民间借贷,多为互相担保,但近年来出现的民间借贷跑路行为,正在引发一场“信任”危机,受损的民众已不再愿把钱借给企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这就更让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流动性与灵活性互联网金融弥补传统金融短板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金融体制上的改革,技术集成也是重要的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鲁阳日前在出席2014互联网金融论坛时表示,“针对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有着放款速度快、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的优势,能使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中小企业日常所需。”
  流动性和灵活性是互联网相对其他融资平台的区别之一。以陆金所为例,自2012年3月平台上线以来,其注册人数已超过250万,累计借款人数超过10万,借款需求发布后16分钟就可以被线上投资。而陆金所官网显示,近一周已有近10万人完成注册,近3万人成功投资。市场人士评价,“陆金所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活跃度和成长性,是因其用比较低的融资成本满足个人和微企老板对资金的需求,这对整个资源分配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已经对提供融资发挥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陆金所Lufax平台数据来看,所有二级市场上的投资项目平均3分钟就会完成转让,说明市场流动性需求非常旺盛;而其针对借款人信用情况提供对应的担保费率,每月最低仅为0.5%,相较于民间借贷优势相当明显。”上述市场人士进一步阐释。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这种创新模式为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比较缺失的群体提供到恰当的服务,实现了小贷双方在投融资两端的共赢,一方面提升了贷款者的收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借贷者的融资成本,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通过资金融通促进了个人借贷者的直接消费。
  互联网金融填平地区间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还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让资金顺畅地从一、二线高地向三、四线低谷流动。既能满足资金高地的投资需求,又满足了资金低谷的融资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此前,央行针对陆金所P2P业务进行的专项调研中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现象——在陆金所的P2P业务中,80%的借款人来自二、三级城市,80%的出借人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传统金融不远涉猎的偏远地区、或传统金融认为资质不足的这类客户往往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最主要客户群。
  这种填平效应,客观上也减轻了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的融资贵和难的问题。
  除了填平地区间融资成本差异外,互联网金融还使得金融服务可以迅速地标准化。而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端的标准化和优质的互联网交易体验更将使此类互联网融资平台与传统金融业务的门店式、地方化的服务大相径庭。
  互联网金融同样考验风控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因此,能否做好投融资平台的关键仍在于风险控制。与民间借贷不同,互联网金融P2P业务发展至今,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平台已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了更专业的风险管理方面,这对整个投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件积极的事情。李鲁阳指出,在辅助企业增信的角度,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流水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日常可公开的运营活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易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评价企业的生存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管成本,事实上也是进行了资金风险的规避,这也使传统的企业融资体系得到了完善。
  此前,有专家认为,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则有望帮助小微企业融资摆脱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对此,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表示认为:“一定要做好风控模型,并不断用新的大数据的方法来判断。陆金所引进了国际水平的整套风险评估模型,并完成了本土化调整,在充分及时地预判、解释和管理借款人风险、风险定价,以及组合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陆金所希望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非标金融资产服务平台和金融创新平台,满足传统金融没有满足的市场需求——不仅是个人,也包括企业、金融机构。”
  基于此,陆金所的人材结构与其他互联网P2P公司和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有较大区别,表现出了金融与互联网的双重基因特性。记者了解到,陆金所超过2000名员工中,有1/3来自金融企业,主要从事风险控制。这与陆金所大股东之一平安是金融企业不无关系,因此,陆金所的管理团队、经营风格、风险管控水平与金融企业更为接近,并秉承了传统金融业的稳健作风。另外,1/3的员工来自互联网企业,主要负责网上销售和交易设计,这造就了陆金所的100%互联网交易模式,与其它金融资产交易所常用的“网上信息平台+网下交易”模式有很大差异。
  正如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期在公开发言中强调的,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而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来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增进市场公平竞争就是其中重要“一管”。以陆金所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透明度高、流动性强、体验优等诸多特点,对传统金融渠道形成有力支持和补充,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的独特之道。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